144
首頁 旅游 旅游資訊

延安,我們把你追尋!

2023-05-05 09:40 來源:延安市融媒體中心

“追尋你,延河叮咚的流水;追尋你,棗園梨花的清香;追尋你,南泥灣開荒的镢頭;追尋你,楊家嶺講話的會場……”今年“五一”假期,眾多游客來到延安參觀學習,瞻仰革命舊址,多個景點人氣高漲,延安再次掀起紅色旅游熱潮。不少游客表示,到延安探尋紅色文化,感受延安精神,得到精神洗禮,延安之旅,不虛此行。

“這是一場特殊的‘追尋之旅’”

記者 白雪 王靜

“五一”假期來了,各地人潮涌動。作為中國革命圣地,延安成為了很多游客“五一”假期的首選旅行地。據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五一”假期期間,寶塔山景區已接待游客2.70萬人次,2019年接待游客數量為1.98萬人次,同比增長36.36%。

5月1日的寶塔山景區游人如織,人頭攢動。“我平時工作忙,陪伴母親的時間很少。趁著‘五一’假期,我自駕過來帶老人家出來散散心。”來自山西運城的游客李衛華說,“這是一場特殊的‘追尋之旅’。我母親今年已經82歲了,一直想來看看毛主席曾經生活過、戰斗過的地方。這次來到延安,是母親一直以來的心愿,我們剛到延安,就迫不及待地登上寶塔山了。”

來自西安的大學生李衍鵬正在這里采風,記錄他眼中的寶塔山。他告訴記者,“我對延安向往已久,早就期待登上寶塔山用畫筆記錄延安。‘紅色文化、革命圣地、延安精神’吸引著每一個來到延安的年輕人。”

寶塔山景區講解員惠祺說,寶塔山是延安的重要標志,今年“五一”假期,游客熱情高漲,除了不少中老年人來到這里重溫革命歲月,感慨時代變化,許多年輕面孔也出現在寶塔山下,他們或是拍照打卡,或是聆聽紅色故事講解,學習和感受延安精神。

“延安是我們的精神家園”

記者 賀秋平

隨著文化旅游市場的復蘇,“五一”期間,延安革命紀念館也迎來又一次游客高峰,共接待游客近10萬人次,單日客流量最高達2.5萬余人次,游客接待量創歷史新高。

今年“五一”假期,為了給廣大游客營造安全、有序、舒適的參觀環境,延安革命紀念館科學統籌、提前部署,從安全保衛、講解接待、環境衛生等多個方面細化安排,用心迎接每一位遠道而來的游客。

展館內,前來參觀的游客絡繹不絕,參觀秩序井然。延安革命紀念館在“五一”期間特別推出了志愿講解,打造服務亮點,紅領巾志愿“小小講解員”利用休息時間給游客提供免費講解,共開展志愿講解30余場,服務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超5000人次,受到游客的點贊好評。

“這次來延安,是一次紅色之旅。延安是我們的精神家園。我們帶著孩子來延安革命紀念館參觀,在現場聽了‘小小講解員’聲情并茂的講解,感觸很深。尤其是孩子對紅色歷史有了更深的了解,在日后的學習中也更有動力了。”來自渭南的游客馬東說。

據悉,今年“五一”假期,延安革命紀念館共接待游客近10萬人次,同比增長210%,較2019年同期增長16%以上,游客接待量創歷史新高。其中4月30日,日最高接待量達2.52萬余人次。

 “來到延安才能感受到延安的偉大”

記者 劉彥

“五一”假期,楊家嶺革命舊址內牡丹燦爛綻放,游人絡繹不絕,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走進“七大”舊址、毛澤東故居等,切身感受延安紅色革命文化。

“我們一家是從鄭州來的,有爸爸媽媽哥哥還有我。”四年級小學生白梓彤第一次來延安,她說,來到延安才能感受到延安的偉大,才能切身體會到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延安時期的艱苦和他們所創造的輝煌。

梓彤的媽媽邢艷對于這個假期的“延安之旅”非常滿意。她說,延安是革命圣地,孩子們在這里不僅能夠受到深刻的紅色革命文化教育,還能體驗不一樣的黃土風情特色文化,可以說是不虛此行。

中央大禮堂內,按照“七大”會場原貌布置的主席臺上方,“在毛澤東的旗幟下勝利前進”的標語是“七大”的政治口號,禮堂后墻“同心同德”四個大字是毛澤東親筆為“七大”題寫的主題詞。禮堂內,游客眾多,或深情瞻仰,或相互討論,或拍照打卡。

從西安來的游客郭向明和妻子是第一次來延安,他們已經去過了寶塔山、延安革命紀念館。“我們到楊家嶺革命舊址主要是來看看‘七大’舊址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故居,近距離感受光照千秋的‘延安十三年’。”郭向明說。

“‘五一’假期期間,楊家嶺革命舊址共接待游客6萬多人,其中5月1日當天游客最多,超過2.3萬人。”楊家嶺革命舊址管理處主任侯振龍說,假日期間,景區工作人員全員上崗,并且提前布置了綠植、花卉等,在加強安全措施的同時也美化了景區環境,讓游客能更好地感受延安紅色革命文化。

“延安是有紅色文化和革命精神的城市”

記者 任琦

“五一”假期期間,延安市紅色旅游持續升溫,不少游客將旅游目的地選在革命老區延安,在重溫紅色故事中銘記革命歷史,在感受今昔對比中激發奮斗熱情,感受別樣勞動節假期。

5月2日,王家坪革命舊址迎來了新一波游客,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有序進入。游客在聆聽講解與參觀實物中,接受革命傳統的熏陶和延安精神的洗禮。

王家坪革命舊址是延安時期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和八路軍總部的所在地,占地近60畝,這里是國務院首批文物保護單位。景區現為3A級景區,目前開放的景點有中央軍委大禮堂、總政治部會議室、毛澤東舊居、軍委桃林公園、彭德懷舊居、朱德舊居及軍委作戰研究室等。

安康游客韓夢說:“延安是一座有紅色文化和革命精神的城市。今天我和媽媽一起來到這里拍了很多照片,回去以后我們要向其他人介紹延安的紅色文化。”

貴州游客周梅說:“趁著假期我帶著孩子一起來,主要是想讓孩子們了解革命先輩在戰爭年代為中國革命事業作出的巨大貢獻和犧牲。希望他們從小樹立遠大目標,將來也能為祖國的發展貢獻力量。”

假期期間,為了讓游客能更好地了解和體會紅色文化,舊址工作人員也都堅守崗位,做好相關服務。

“南泥灣精神是寶貴的精神財富

記者 杜音樵

“花籃的花兒香,聽我來唱一唱,唱一呀唱。來到了南泥灣,南泥灣好地方,好地呀方……”5月的南泥灣陽光和煦、春風拂面,在南泥灣黨徽廣場上,一群來自外地的游客手牽著手唱起了這首家喻戶曉的歌曲《南泥灣》。

南泥灣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內核,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戰勝困難,奪取勝利。在這里,伴隨著悠揚的歌聲,遠處的秧苗徐徐擺動,河水潺潺流過,都在向這里的游客訴說著南泥灣這片紅色土地上的歲月變遷和動人故事。

在南泥灣大生產紀念館里,游客們不時駐足觀看,認真聆聽講解,追尋歷史記憶,感悟初心使命。講解員向大家詳細講述了軍民大生產時期的動人事跡,帶領大家重回大生產運動時期的崢嶸歲月,感受初心召喚。

“我帶孩子來這里,讓孩子看看以前的人是如何通過勤勞的雙手豐衣足食,很有教育意義。”來自西安的游客張磊一邊聽著講解,一邊向孩子解釋著展覽內容。他說,南泥灣精神是革命先輩留給后人的寶貴精神財富,如今的青少年需要這些精神,相信通過這些革命傳統教育,一定會讓自己的孩子在今后的生活學習中成長得更好。

已過古稀之年的白先生已經是第3次來這里參觀了,這次他動員全家人共赴南泥灣,感受中國共產黨發展的艱辛歷程。白先生的孫女告訴記者:“爺爺經常教育我們憶苦思甜,要時刻銘記革命先輩的付出,當代青年應該發揚革命傳統,更好地助力祖國建設。”

延安南泥灣革命舊址管理處副主任白烴介紹說,“五一”假期期間,舊址參觀游客總數接近2萬人。

“在延安,我們更深刻了解革命歷史”

通訊員 陳延鵬 記者 葉四青

“唱紅歌、聽講解,多種形式的紅色宣講接地氣、匯人氣,在延安,我們更深刻了解革命歷史。”說起這次紅色之旅,游客李明高興地說。

“五一”假期期間,瓦窯堡革命舊址工作人員和講解員堅守崗位,認真做好旅游服務和安全保障工作,景區內秩序井然,為游客營造了安全、舒適的參觀環境。截至5月4日,舊址接待游客近千人,大部分游客來自于周邊縣區及返鄉人員。

瓦窯堡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策略的發祥地和中央紅軍抗日東征的出發地,1935年至1936年間為中共中央所在地。舊址包括中共中央政治局瓦窯堡會議會址,西北軍委(中央軍委)舊址,中國工農紅軍大學舊址,毛澤東、周恩來、張聞天、劉少奇舊居等紀念地。

節日期間,瓦窯堡革命舊址工作人員通過現場講解紅色故事,唱紅色歌曲,與游客互動等形式突出、參與性、互動性和文化性,宣教形式靈活、豐富、多變,以滿足不同類型的游客需求,使游客從“旁觀者”變成“參與者”,讓更多的游客,尤其是青少年愛黨愛國,讓革命精神得以賡續和弘揚。

瓦窯堡革命舊址紀念館副館長石睿表示,該館將會加強線上線下的宣傳力度,提高瓦窯堡革命舊址的知名度,加強對革命文物的保護利用,傳承紅色基因,發揮好瓦窯堡革命舊址在黨史學習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延安精神依然值得我們學習”

記者 白雪 王靜

坐落在南川花石砭半山腰上的中共中央西北局紀念館莊重肅穆。“五一”假期里,不少游客來到中共中央西北局革命舊址,感受紅色文化和延安精神。

“我們一路坐火車過來,主要是想帶孩子感受延安的紅色文化,想讓孩子能從小感受革命崢嶸歲月。”來自陜西榆林的游客閆菲一邊指著革命英雄劉志丹的雕塑,給她的孩子講述歷史故事,一邊告訴記者,這是他們夫妻倆第二次來延安,但孩子還沒來過,這次是醞釀已久的紅色之旅。

展館內,游客跟隨講解員進入展廳聆聽講解,觀看珍貴的歷史圖片資料,講解員們向現場游客隨機提問,游客積極參與互動。講解員通過“你問我答”帶動游客參與其中,讓更多游客知曉西北局的基本歷史,詳細了解老一輩革命家當年工作、生產和生活情況,感悟革命先輩在艱苦的環境中忘我工作、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孜孜不倦的革命精神。

紀念館一角,“小小講解員”李明翰正在模擬講解,稚嫩的童聲傳遍展廳,他自信從容、落落大方地講述著西北局的歷史文化及革命故事。李明翰說,身為延安人,很榮幸在這里向更多的游客介紹延安的紅色革命歷史。

來自西安的游客張志寶說:“這次來到西北局紀念館觀看了館內的紅色展覽,我感覺內容非常豐富,了解到了更多的革命歷史知識和文化,還觀看了‘芳骨如鋼——沂蒙紅嫂事跡展’,收獲滿滿,這是一次很有意義的旅行。”

“延安精神在今天依然值得我們學習。延安這座城市很有魅力,這里的美食富有特色,我相信,這是我第一次來延安,但肯定不是最后一次。”來自山西大學的研究生郭哲毅說。

據悉,“五一”期間,中共中央西北局革命舊址共接待游客1.1萬人次,較2019年7745人增長41%。

“延安讓我感受到紅色文化的力量”

記者 劉小艷

“五一”假期期間,延安獨具特色、內涵豐富的紅色旅游景點成為了不少游客的選擇。大家參觀革命舊址,緬懷革命先烈,聆聽紅色故事,追尋紅色印記,在休閑游玩的同時接受精神的洗禮。

在棗園革命舊址,前來參觀的游客或觀賞革命文物,或拍照留念,感受紅色文化,重溫革命歷史。

“我對延安一直充滿向往,趁著假期,帶著家人來了一次說走就走的紅色之旅,通過實地了解感受,讓孩子更加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來自河北的游客石曉娜帶著孩子來到延安,在棗園革命舊址,他們認真參觀學習,教育引導孩子更加深刻地了解歷史,更好地傳承紅色基因。

走在棗園革命舊址內,一個個革命先輩生活戰斗過的歷史痕跡,一張張訴說著重要歷史時刻的照片,飽含紅色回憶的革命文物,引領著人們穿越時空,追尋紅色足跡。

“我到棗園革命舊址參觀,就是想更多地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了解革命圣地的故事。到延安來,可以感受到紅色文化的力量。”來自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的大一學生劉佳說。

踏尋革命足跡,傾聽紅色故事,紅色革命舊址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出游首選。

棗園革命舊址主任黨婕睿介紹說,“五一”假期期間,來棗園革命舊址參觀的人絡繹不絕,接待游客近8萬人次。 

【糾錯】責任編輯:許敏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欧美日韩视频高清一区|欧美日韩视费观看视频|看中国国产一级毛片真人视频|看国产特黄一级毛片短视频延安新闻网-打造延安媒体融合第一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