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奮進,在高質量發展的征程上
五月的延安,繁花似錦,綠草如茵。
持續上揚的經濟曲線、奮進有為的豪邁士氣、洋溢幸福的燦爛笑容,勾勒出延安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精彩畫卷。
今年以來,全市上下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來陜回延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堅決貫徹落實中省決策部署,圍繞“三個年”活動,建機制抓落實,以決勝全年的決心和信心夯基礎、補短板、增動能,全市經濟承壓前行、溫和復蘇、穩中有進、趨勢向好,有力托住了高質量發展底盤。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市生產總值512.66億元,增長2.4%。
篤行實干全力以赴“拼經濟”
希望的田野上,種子早已破土而出;繁忙的車間,生產線加速運轉;熱鬧的集市里,滿城煙火氣正濃……繁忙的場景,折射出全市經濟的持續向好的態勢。
一季度數據顯示,第一產業增加值12.22億元、增長4.5%,農業平穩運行,蔬菜瓜果快速增長;第二產業增加值344.28億元、增長1.1%,規上工業承壓前行,結構持續優化;第三產業增加值156.16億元、增長4.4%,服務業復蘇向好,重點行業增勢較快。總的來看,第一季度全市主要經濟指標呈現恢復向好勢頭,全市經濟運行基本穩定。
工業是經濟的“脊梁”,農業是社會穩定發展的基石,服務業是經濟發展的活力所在。
今年以來,延安市工業生產穩中有進。生產進度不斷優化,工業產品產量缺口加快補齊,煤炭、原油加工、天然氣、LNG產量分別增長6.9%、5.6%、17.3%、48.6%。“穩控轉”效果持續顯現,非能工業增加值增長7.6%,高于能源工業8.9個百分點。
農業生產穩中向好。一產增加值增長4.5%,居全省第2位。蔬菜、瓜果產量分別增長4.1%、14.2%,畜牧業保持穩定,產值增長4.3%。各縣(市、區)一產增加值增速均保持穩定增長,其中,8個縣(市、區)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文旅消費穩定恢復。一季度全市A級景區接待游客、收入分別增長201.3%、393.4%,服務業增加值增長4.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4.9%。
投資結構持續優化。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1%,高于計劃任務1.1個百分點。民間投資、工業投資、制造業投資、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分別增長77.9%、43.8%、219.2%、59.3%,增速較上年同期分別提高96.2個、27.7個、183.9個、70.3個百分點。
重點項目加快推進。建立重大項目和招商引資周“解扣”會制度,一季度共破解項目堵點難點61項,市級重點項目開復工率80.2%、投資完成率22.3%,分別較上年同期提高5個、11.6個百分點,其中,新建項目開工率68.4%。
今年以來,全市上下聚勢而進、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努力營造全力以赴“拼經濟”的良好氛圍,以高質量“開門紅”支撐全年“滿堂彩”。
創新驅動 積極開辟“新賽道”
從春天出發的延安,“穩”的態勢已成,正在努力讓“進”的勢頭更加強勁。
今年以來,延安不斷開辟產業新賽道,為全市經濟騰飛插上有力的翅膀。
——綠色低碳科技為傳統產業發展“破圈”。
在黃陵年產40萬立方煤矸石制陶粒項目施工現場,工人們正在緊張忙碌地進行施工作業,全力以赴推進項目建設進度。
黃陵縣作為延安市煤炭盛產區,年產原煤3000多萬噸,每年產生的煤矸石大約260萬噸左右,如果煤矸石棄置不用,不僅占用大量土地,煤矸石中的硫化物逸出或浸出還會污染大氣、農田和水體,矸石山甚至還會自燃發生火災。煤矸石的處理一直以來都是煤礦的“老大難”,今年年初,由黃陵循環生態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承建的黃陵年產40萬立方煤矸石制陶粒項目正式開工建設,為解決這一“老大難”問題提供了一條破解之道。
作為全國最大的煤矸石制陶粒項目,項目總投資6億元,占地面積126畝,采用世界領先工藝和技術裝備。黃陵縣重大項目推進中心主任黨東亮說:“項目全部試驗成功后,不僅可以創造出較高的經濟價值,還可節約大量的土地,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綠色’雙贏。同時,還將把黃陵全縣的煤矸石全部消滅掉,將為黃陵縣、延安市乃至全國煤矸石綜合利用提供產業化技術保障和示范效應。”
——數字經濟賦能產業升級。
走進吳起縣長城鎮雙灣澗村,一排排錯落有致的日光溫室大棚,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格外奪目,田間地頭充滿了濃濃的“數字化”味道。
日前,在延安數字經濟論壇暨招商引資推介會上,吳起縣數字鄉村建設項目成功入圍延安市數字經濟十項典型案例名單。
在雙灣澗村,數字技術已在農業生產經營管理中得到充分運用。“通過數字顯示器我就可以知道哪里缺少養分需要施肥,哪里需要澆水。只要在手機上一鍵操作,便可實現自動澆水施肥。”大棚種植戶韓金成說。
據了解,吳起縣數字鄉村項目建立完善了鄉村數字化信息系統,通過科技加持、數字賦能,智慧大棚能夠實現精準化施肥、施藥,農作物生產節肥約20%、節藥約30%,每個大棚每年將節省人力成本1200元,棚均增產增收1800元,果園每畝節約成本900元。預計每年產生經濟效益1600萬元以上,使農民成為數字鄉村平臺的最大獲利者。
——創新經濟加快發展。
在延安莫貝克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一排排電腦測試生產線已經開始運行。
延安莫貝克總經理曹海說:“我們主要生產固態硬盤、內存條、大數據儲存等產品,市場前景非常好。”
延安莫貝克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是吳起縣招引的第一家高新技術、專精特新、工業品牌企業,以晶圓封裝測試,半導體模組生產加工為主,于2022年11月開始建設,已建成擁有進口全自動化設備的生產線SMT車間、電腦測試生產線、芯片測試線、PC生產線。項目落地填補了吳起縣乃至延安市半導體高端制造業領域的空白,對優化吳起縣產業結構,助推轉型升級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正式投產后,解決就業100余人,年產值可達4億人民幣。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近年來,延安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努力推進新興產業“進”、傳統產業“轉”,不斷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
發展為民提升群眾“幸福感”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今年以來,延安持續聚焦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不斷增進民生福祉,有效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公共服務能力持續提升。
位于吳起縣城迎賓大道旁的吳起縣公共停車場建設項目,鏟車轟鳴,運土車輛來來往往,工地一派繁忙的景象。
作為吳起縣重點民生工程,吳起縣公共停車場建設項目分三個標段進行施工。其中二標段迎賓大道設計地下車位159個,地上客車位59個,項目建成后將縣城客運站搬遷,能極大緩解城市交通壓力。
吳起縣公共停車場建設項目二標段技術負責人高鵬程說:“我們這個項目于2022年8月開工,預計今年8月份完工。項目建成后將極大環節吳起交通擁堵和‘停車難’問題,切實改善城市出行環境。”
圍繞百姓需求,延安不斷推進各項民生實事項目落地,教育、就業、養老、交通、公共衛生服務等領域全面開花,件件關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居民收入穩步增加。
“我負責給大棚西瓜除草、打藥、澆水、放風,西瓜完了以后還種植蔬菜。我的工資一天是100塊錢,一個月就是3000塊錢,一年在這里面能干10個月。”初夏時節,走進黃陵縣隆坊鎮溝西片區,一棟棟塑料大棚排列有序。近年來,溝西片區確定了在原有蘋果產業為主導的基礎上,種植棚栽西瓜100畝,壯大集體經濟的同時也讓更多的群眾有了一份可觀的收入。劉林沖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 。
如今在延安,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拿上了“工資”,在希望的田野上收獲新收入。一季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4.8%、7%,增速分別高于去年同期1.2個、1.4個百分點。
——物價水平溫和上漲。
物價關系著千家萬戶,也是經濟發展必須夯實的底線之一。
早晨,在寶塔區棗園街道的一處早市上,正在采購食材的劉女士說:“從我觀察來看,今年以來,市場菜品種類豐富,價格實惠,沒有出現明顯的波動。”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延安市八大類消費品“七增一降”。根據寶塔區調查點數據顯示,一季度CPI上漲0.9%,其中消費品價格上漲2.3%,非食品煙酒類價格上漲0.2%,服務價格下跌1.7%。八大類消費品“七增一降”:食品煙酒類上漲2.7%、衣著類上漲1.3%、生活用品及服務類上漲1.3%、交通和通信類上漲1.4%、教育文化娛樂類上漲2.1%、醫療保健類上漲1.4%、其他用品和服務類上漲3.9%、居住類下降4.0%。
成績來之不易,使命重任在肩。
迎著夏日朝陽,延安這片熱土正在以更加充沛的力量向著高質量發展的遠方,勇毅前行。
據了解,吳起縣數字鄉村項目建立完善了鄉村數字化信息系統,通過科技加持、數字賦能,智慧大棚能夠實現精準化施肥、施藥,農作物生產節肥約20%、節藥約30%,每個大棚每年將節省人力成本1200元,棚均增產增收1800元,果園每畝節約成本900元。預計每年產生經濟效益1600萬元以上,使農民成為數字鄉村平臺的最大獲利者。
——創新經濟加快發展。
在延安莫貝克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一排排電腦測試生產線已經開始運行。
延安莫貝克總經理曹海說:“我們主要生產固態硬盤、內存條、大數據儲存等產品,市場前景非常好。”
延安莫貝克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是吳起縣招引的第一家高新技術、專精特新、工業品牌企業,以晶圓封裝測試,半導體模組生產加工為主,于2022年11月開始建設,已建成擁有進口全自動化設備的生產線SMT車間、電腦測試生產線、芯片測試線、PC生產線。項目落地填補了吳起縣乃至延安市半導體高端制造業領域的空白,對優化吳起縣產業結構,助推轉型升級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正式投產后,解決就業100余人,年產值可達4億人民幣。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近年來,延安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努力推進新興產業“進”、傳統產業“轉”,不斷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
發展為民提升群眾“幸福感”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今年以來,延安持續聚焦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不斷增進民生福祉,有效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公共服務能力持續提升。
位于吳起縣城迎賓大道旁的吳起縣公共停車場建設項目,鏟車轟鳴,運土車輛來來往往,工地一派繁忙的景象。
作為吳起縣重點民生工程,吳起縣公共停車場建設項目分三個標段進行施工。其中二標段迎賓大道設計地下車位159個,地上客車位59個,項目建成后將縣城客運站搬遷,能極大緩解城市交通壓力。
吳起縣公共停車場建設項目二標段技術負責人高鵬程說:“我們這個項目于2022年8月開工,預計今年8月份完工。項目建成后將極大環節吳起交通擁堵和‘停車難’問題,切實改善城市出行環境。”
圍繞百姓需求,延安不斷推進各項民生實事項目落地,教育、就業、養老、交通、公共衛生服務等領域全面開花,件件關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居民收入穩步增加。
“我負責給大棚西瓜除草、打藥、澆水、放風,西瓜完了以后還種植蔬菜。我的工資一天是100塊錢,一個月就是3000塊錢,一年在這里面能干10個月。”初夏時節,走進黃陵縣隆坊鎮溝西片區,一棟棟塑料大棚排列有序。近年來,溝西片區確定了在原有蘋果產業為主導的基礎上,種植棚栽西瓜100畝,壯大集體經濟的同時也讓更多的群眾有了一份可觀的收入。劉林沖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 。
如今在延安,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拿上了“工資”,在希望的田野上收獲新收入。一季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4.8%、7%,增速分別高于去年同期1.2個、1.4個百分點。
——物價水平溫和上漲。
物價關系著千家萬戶,也是經濟發展必須夯實的底線之一。
早晨,在寶塔區棗園街道的一處早市上,正在采購食材的劉女士說:“從我觀察來看,今年以來,市場菜品種類豐富,價格實惠,沒有出現明顯的波動。”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延安市八大類消費品“七增一降”。根據寶塔區調查點數據顯示,一季度CPI上漲0.9%,其中消費品價格上漲2.3%,非食品煙酒類價格上漲0.2%,服務價格下跌1.7%。八大類消費品“七增一降”:食品煙酒類上漲2.7%、衣著類上漲1.3%、生活用品及服務類上漲1.3%、交通和通信類上漲1.4%、教育文化娛樂類上漲2.1%、醫療保健類上漲1.4%、其他用品和服務類上漲3.9%、居住類下降4.0%。
成績來之不易,使命重任在肩。
迎著夏日朝陽,延安這片熱土正在以更加充沛的力量向著高質量發展的遠方,勇毅前行。(記者 劉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