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2023年二季度高質量項目推進年觀摩活動綜述
拼質量 抓項目 實干奮進正當時
——延安市2023年二季度高質量項目推進年觀摩活動綜述
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5月27日至30日,延安市2023年二季度高質量項目推進年觀摩活動舉行,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帶領全市觀摩團,對全市13個縣(市、區)和3個管委會的重點項目建設進行了現場觀摩。
兩天半,48個重點項目,一路觀摩、一路討論,一路分析、一路總結。一個個快速推進的重點項目,一處處振奮人心的建設場地,一批批凝聚創新的科技成果,延安處處充滿發展的信心與期盼,升騰著奮斗的激情與活力。
1-5月份,市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438.2億元,投資完成率42.7%,同比提高7.1個百分點。其中產業類項目完成投資329.2億元,投資完成率43.5%;基礎功能類項目完成投資91.9億元,投資完成率40%;社會民生類項目完成投資17.1億元,投資完成率41.6%。全市社會資本項目、產業項目、制造業項目投資完成率同比增長39.4%、38.5%、210.6%。各級各有關部門和相關企業堅持大抓項目、大抓服務、大抓效能,緊盯關鍵環節,在“高質量”上下足功夫,夯實了延安在全省高質量項目推進年中力爭上游的基石。從繁忙施工的建設工地到機器轟鳴的生產車間,從承載希望的規劃藍圖到廠房林立的現實圖景,各縣(市、區)和3個管委會堅持把高質量項目推進年活動作為推動全市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抓手,在謀劃儲備、建設推進、要素保障、服務管理、督導落實等關鍵環節下大力氣,取得的成效令人鼓舞,發生的變化令人振奮。
大項目好項目 構筑“硬支撐”以高質量項目看實績,以高質量項目比高下,以高質量項目論英雄。一路走來,目之所及,皆是火熱發展的圖景,耳之所聞,皆是趕超跨越的鏗鏘聲音,心之所感,皆是只爭朝夕的拼搏精神。
“最大的感受就是,高!這些重點項目的質量高。”宜川縣縣長薛延飛說,市委、市政府為了推進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明確要求,社會類的投資、產業類的投資和制造業的投資增速不能低于10%,這一次觀摩看的所有項目幾乎全都是社會類投資,大部分是產業類投資,像鑫天益高端智能閥門生產項目這樣的制造業投資占比大幅提升。
位于高新區姚店鎮張爾村的鑫天益高端智能閥門生產項目,占地350畝,是建設高端閥門智能工廠,主要生產API美標閥門、球閥、蝶閥系列、超低溫閥門、控制閥與其他閥門等產品,形成年產5萬噸高端閥門的生產能力。
“在延安市委、市政府大力扶持下,我們創造了延安高新區招商引資新速度,項目落地后,高新區按照‘一個項目一個服務團隊’為我們提供了全流程的服務,給予企業很大的信心。”該項目負責人陳天佑介紹,項目建成后,可實現年產值25億元,年稅收3億元,帶動就業800余人。
此次現場觀摩的48個項目中,寶塔機泵一體化智能制造、安塞碳化硅材料生產、高新區鑫天益高端智能閥門、吳起半導體模組產業基地等先進制造業項目11個,黃陵礦業智慧礦區建設二期、延長石油富縣電廠、子長甄家溝煤礦、延長縣LNG氦氣回收、志丹高端有機胺等油煤氣資源綜合利用項目11個。這些大項目、好項目,不僅在稅收、就業方面表現出色,同時也為全市產業轉型升級、推動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下一步,我們要努力把項目抓成產業,把投資抓成產值,以實際行動為全市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要招就招好項目大項目,招有實力、有引領力、有帶動力的龍頭企業。”大項目帶動產業鏈,產業鏈形成產業群,觀摩團成員邊走邊交流,大家普遍感到,圍繞主導產業,以重大項目建設帶動產業集群發展,無疑是一條提質增效、壯大規模的有效途徑。
創新驅動點燃“強引擎”
“從開采到出煤,都體現了科技賦能,生產的每個環節都體現了數字化,既高效,又安全。”在子長市甄家溝120萬噸煤礦項目觀摩時,大家再次感受到科技創新的魅力。
在觀摩中,得到大家格外關注的項目無一不是科技創新的成果。這些“專精尖”“高大上”的項目,讓觀摩團成員感悟頗多。大家愈加清晰地認識到,加快創新刻不容緩,要通過創新驅動集聚創新資源,著力攻克一批創新技術,搭建一批創新平臺,壯大一批創新企業,引育一批創新人才,不斷創造發展新優勢。
和子長市甄家溝120萬噸煤礦項目一樣,延川的50兆瓦農光互補項目,延長縣的150兆瓦的風電項目,統統都打出新科技和新能源這兩副牌,這在延安優化產業結構,促進能源結構調整和促進碳達峰、碳中和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我們的菌業研發生產基地致力于發展現代高效循環生態農業,通過項目帶動、技術支撐、鏈條延伸等措施,推廣食用菌品種馴化研發、食用菌高效栽培集成技術,輻射帶動食用菌產業高效發展,并通過果菌結合、雙鏈發力,全力打造繼蘋果主導產業之后又一項富民產業。”在宜川縣菌業研發生產示范基地,宜川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張艷秦向大家認真地介紹。
新興產業之“新”,是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增量,誰率先突破,誰就能搶占發展先機。菌業研發生產示范基地項目由宜川縣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投資,主要建設菌棒加工車間、日光溫室、雙膜三拱保溫出菇棚等。張艷秦說,他們已同延安大學生命科學院達成共識,聯合對適宜延安地區種植的香菇及其他菌菇的品種進行研發、選育,力爭每年發展一到兩個出菇質量好、產量大、效益高的優良品種。
目前,延安市洛川縣蘋果產業集群一期、黃龍生態休閑漁業、延川設施農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園區等多個農業項目,無一不是科技賦能。當前,能夠抓住國家支持延安市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政策機遇,持續做好“土特產”文章,謀劃一批種植養殖和農產品深加工項目,才能真正提升農業產業規模和效益。
當好“店小二”發掘“動力源”
高質量項目要靠高質量的營商環境來保障。今年開始,延安市創新建立重大項目周“解扣”、營商環境月反饋、經驗做法季交流、作風能力提升常態化工作機制,落實31名市級領導包抓46個重點項目,強化“四個一批”動態管理,先后召開12次周“解扣”會議,共解決問題115個,有力保障了重點項目建設。
此次觀摩,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服務項目建設“店小二”模式和工作人員飽滿的工作狀態。企業負責人介紹情況的時候,對延安市營商環境的不斷改善多次給予肯定和表揚。
安塞區區長李延武介紹,今年以來,安塞區通過打造“張思德服務員”紅色品牌,配套落實省市支持民營經濟、“五上”企業等各項措施,建立“無事不擾、有求必應”“約法三十章”工作機制,組建助企聯絡員、招商勤務員、項目代辦員、營商監督員“四員”隊伍449人,代辦項目前期手續128項,為企業解決問題91個。
“我們中通陜北智能科技電商產業園項目在甘泉落地建成,將會對延安創建國家陸港型物流樞紐和跨境電子商務綜合實驗區,有效解決延安市乃至延安地區農產品銷售運輸具有強有力的支撐和拉動作用。在項目的推動中,甘泉政府主動作為,真誠服務,為我們提供了非常多的幫助。”中通快遞陜北智能科技電商產業園項目負責人葉大鵬向大家介紹,項目的建成,將對進一步帶動農業產業和農副產品加工業發展拉動上下游產業發展,促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起到引領帶動效應。
葉大鵬表示,他們將依托本次項目觀摩會,加快項目建設步伐,在時間規劃內盡快投產運營,增添地方就業崗位,拉動地方經濟發展。
在對標先進中思索,在尋找差距中審視。此次觀摩活動猶如一面多棱鏡,既是各縣區間的“擂臺比武”,也是一次互相切磋的“教學相長”。讓大家從多個角度看到了工作中的進步,更感受到了不足。各縣區在推介自己優勢的同時,也在靜心聆聽其他縣區的長處,用心琢磨如何補齊自身短板,放大競爭優勢。
“通過兩天多時間實地觀摩重點項目,讓我深切感受到了比學趕超、大干快上、競相發展,大抓產業項目的濃厚氛圍,也讓我們在認清自身差距和不足的同時,深受教育和啟發,更加堅定了大抓項目、大抓招商的信心和決心。”延長縣縣長楊小虎說,接下來,他們一方面要認真學習借鑒兄弟縣區的好經驗、好做法,樹牢項目為王理念,持續揚優補短強弱,狠抓項目謀劃儲備,堅持數量質量并重,落實好項目謀劃儲備獎勵機制,全力抓進度擴投資,確保新建項目二季度、三季度開工率分別達到90%以上和100%。還要落實全面招商,以商招商措施,加快推進延長環保產業園和“延一井”“七三井”等事關延長長遠發展的項目落地建設。
“要精心謀劃、儲備一批含新量高,含綠量高的項目,為宜川經濟發展增強后勁。”“要加快對已開工的重大項目建設進度,及早建成投產,為安塞經濟發展加快速度。”“要精心包裝一批好項目、大項目,加大推進招引到力度。”……觀摩結束了,但是每一個人的方向更明確,緊迫感更強,干勁也更加地足。
上下同欲者勝,風雨同舟者興。一個又一個產業龍頭,一個又一個優勢項目,詮釋了延安日益優化的發展環境,延伸了發展的產業鏈,更激發了企業的創新動力。2023的下半個征程,全市上下已整裝待發,我們將用實干、苦干、巧干書寫出高質量項目推進年的延安篇章。(記者 王垠山 鄭鵬 谷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