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中國脫貧攻堅成果展現給我的國家”
在國家級洛川蘋果產業科技中心內,果樹枝頭掛滿拇指大小的青色幼果,長勢喜人。來自斯里蘭卡NewsFirst音樂電視頻道有限公司新媒體經理孟迪斯·扎尼塔用手機拍攝著園區內有科技賦能的蘋果種植技術,并用英語描述著眼前的場景。
“這里的蘋果太棒了,我的國家沒有這樣先進的管理種植技術,我想做成一個短視頻,讓斯里蘭卡人民能夠看到先進技術對于農業發展的重要性。”孟迪斯·扎尼塔說。
5月31日下午,上海合作組織減貧和可持續發展論壇考察團先后走進國家級洛川蘋果科技創新中心、陜西頂端果業科技有限公司、甘泉縣道鎮紙房村和棗園革命舊址,70余名中外嘉賓感受減貧和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延安樣本”。雖然下著蒙蒙細雨,但擋不住嘉賓對于延安市蘋果產業發展的勃勃興致。
近年來,洛川縣按照“喬矮同步、宜喬則喬、宜矮則矮”的思路逐步推行矮化密植園,從源頭上提高蘋果產量,解決“樹高果差”問題。同時,洛川縣聯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建成了西農延安洛川蘋果試驗站,組建了年繁育能力達10萬株的苗木組培中心,建成品種資源圃100畝,儲存品種600多個。
參觀的路上,烏茲別克斯坦國家通訊社責任編輯、費爾干納記者協會主席澳比多夫·穆罕默德好奇品質如此好的蘋果是怎樣打開銷售市場,賣到了哪些地方。在陜西頂端果業科技有限公司參觀時,他找到了想要的答案。
“大家看一下主播手上這顆蘋果,果色亮麗、汁水充足……”選果線旁,銷售主播正在給直播間的觀眾推廣洛川蘋果,好奇的嘉賓們不時地向企業負責人了解銷量、銷路。
“每天的訂單在7000到8000單。通過我們不斷拓展銷售渠道、加大宣傳力度,銷量在不斷增加。”該公司電商銷售主管趙鋒鋒說。
“在我的國家想買到這么棒的蘋果只能從中國和伊朗進口,如果能通過電商買到洛川蘋果的樹苗,那將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我就可以在自家院子里吃到延安的蘋果。”孟迪斯·扎尼塔說。
如今,延安蘋果種植面積達331.7萬畝,年產量達400.5萬噸。蘋果產業輻射帶動延安農民80多萬人,遠銷中亞、歐洲等地的30多個國家。品質優良、遠銷海外、六上太空……延安蘋果品牌價值不斷提升。
甘泉縣道鎮紙房村,一排排光伏發電板錯落有致地鋪展在川地上,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
近年來,甘泉縣搶抓國家精準扶貧政策機遇,充分發揮紙坊村光照充足、土地資源豐富的優勢,爭取國家能源局、國務院扶貧辦第一品光伏扶貧項目落地紙坊村,于2017年6月在該村建成20兆瓦光伏扶貧電站,每年發電量3000萬千瓦時,每年發電收入2600萬元,可節約標準煤1萬噸。
在發電板下的菌菇種植大棚內,一根根菌棒整齊擺放,散發出陣陣菌香。一個個小小的香菇,讓外國嘉賓紛紛駐足合影。“光伏和菌菇種植能給農民帶來多少收入?”一名國外媒體人問道。
“通過土地租賃、吸納務工、光伏收益、食用菌養殖和紅薯種植,每年累計為全村增加收入218.3萬元。關聯村2022年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較2017年增加了7430元,增幅為109.3%。”甘泉縣道鎮黨委書記宋飛介紹說。
截至目前,延安光伏扶貧總容量294.068兆瓦,建成以來產生可分配到村收益累計37009萬元。
2019年5月,延安在全國革命老區中率先實現脫貧。黨的十八大以來,延安市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農業供給質量和效益,注重生產與生態有機結合,利用地域優勢,發展特色農業產業,甘泉縣脫貧攻堅的成功經驗是延安市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
“我要用視頻和圖文記錄下今天的所見所聞,把中國的脫貧攻堅成果展現給我的國家,讓俄羅斯人民看到中國是如何走好綠色發展之路和鄉村振興之路。”俄羅斯國際新聞通訊、今日俄羅斯媒體集團編輯、翻譯奧盧費米·葉蓮娜說。
在棗園革命舊址內,外國嘉賓參觀偉人舊居,聆聽崢嶸歲月。新興尼泊爾報副執行總編蘇貝迪·里圖·拉吉在參觀毛澤東舊居時,望著毛澤東辦公的舊照,久久不愿離去。
“我熟讀中國共產黨黨史,中國共產黨人有著勤勞、簡樸、能吃苦的優良品質,所以中國能取得脫貧攻堅的偉大勝利是有歷史原因的。因此,我相信習近平總書記一定能帶領中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蘇貝迪·里圖·拉吉說道。
在欣賞完富有陜北文化特色的陜北民歌和安塞腰鼓后,中外嘉賓與演出人員一起扭起了陜北大秧歌中,扭出了與中外友人的深情厚誼,也扭住了中亞合作的嶄新篇章。(記者姜順劉陽陳柏名)